PM2.5沒有安全濃度!最新研究發現它的危害被嚴重低估……
來源:安徽鼎龍新材料有限公司 時間:2020-06-30 16:58:49
來源:安徽鼎龍新材料有限公司 時間:2020-06-30 16:58:49
冬季來臨,空氣污染問題受到更多關注。中國疾控中心和權威醫學期刊BMJ(《英國醫學雜志》)最近分別刊登了一篇和空氣污染健康危害相關的大型研究。
中國疾控中心的研究再次證實了暴露于PM2.5與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關聯。BMJ刊登的研究則發現,PM2.5的健康危害此前并沒有得到全面的評估,其對多種病理生理過程具有更系統的作用,而且沒有安全濃度下限。
中國疾控中心11月29日發布的第一期創刊周報(China CDC Weekly)刊登了疾控中心環境所施小明所長團隊關于中國人群接觸PM2.5與特定死因風險的分析論文,提供了PM2.5和特定疾病死亡的最新全國性數據。中國疾控中心的這項研究納入了2013年至2018年共6年間監測的每日死亡病例,覆蓋了中國130個縣級地區共8102萬人口。 2013年到2018年中國130個縣級地區的空氣污染情況,紅點的顏色深淺代表了PM2.5的濃度高低。研究人員計算出,2013年到2018年,納入研究的130個縣級地區的平均PM2.5濃度為58μg/m3。北方地區平均濃度較高,為64μg/m3,南方地區較低,為46μg/m3,但是均高于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標準(25μg/m3)。研究期間共報告了241.1萬例非意外原因,其中118.1萬例和心腦血管基礎疾病有關,占比最高,26.66萬例和呼吸系統疾病有關。研究發現,所有分析的10余種特定疾病死亡風險都與PM2.5濃度明顯相關,其中關聯最為強烈的是急性心梗(ER=0.21%, 95% CI:0.05-0.37),急性缺血性心臟病(ER=0.19%, 95% CI:0.04-0.35)。其他和PM2.5濃度有明顯相關的疾病還包括下呼吸道慢性疾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各類中風等。其中,男性PM2.5暴露和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關聯比女性稍強,另外,75歲以上人群受到的影響也更明顯。總而言之,短期暴露于PM2.5對中國人口健康具有重大影響,特別是急性心血管死亡風險明顯隨污染程度而升高。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政策制定者應該推動建立全國性的空氣污染防治計劃,并更多地關注易受影響的人群。
PM2.5的危害被低估。
中國疾控的研究結果并不讓人意外,此前,醫學界已經對PM2.5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之間的聯系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是此前的研究缺乏對PM2.5短期暴露與所有可能疾病之間關聯的全面分析。權威醫學期刊BMJ的一項新研究則全面回顧了短期PM2.5暴露與214組疾病住院負擔的關聯。來自哈佛醫學院和清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雖然很普遍但是很少被研究的疾病組,也和短期暴露于PM2.5呈正相關關系。
研究人員認為:“需要進行這樣的研究,以發現短期暴露于PM2.5與其他一些普遍但很少被研究的疾病之間的關聯,并徹底評估相應的醫療費用。”為了更好地評估短期暴露于PM2.5的對健康的影響,研究人員通過Medicare(醫療保險系統)收集了美國2000-2012年12年間超過9500萬例65歲及以上人群的住院記錄,將入院就診的疾病原因分為214大類。然后對214個疾病組的短期PM2.5暴露與入院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全面分析。在上圖中,CCS為疾病組的臨床分類軟件代碼,研究人員納入了214個疾病組,然后計算出每個疾病組每百萬人口入院風險絕對增加量與滯后0-1PM2.5濃度每增加1μg/m3的相關性,并按照從高到低順序排列。與先前的研究一致,研究人員確認了短期暴露于PM2.5與非高血壓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S代碼108)在內的若干疾病組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包括肺炎(CCS代碼1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氣管擴張(CCS代碼127),急性心肌梗塞(CCS代碼100),心律失常(CCS代碼106),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心臟病(CCS代碼101),呼吸衰竭、功能不全或停止(CCS代碼131),帕金森病(CCS代碼79),具有并發癥的糖尿病(CCS代碼50),靜脈炎、血栓性靜脈炎和血栓栓塞(CCS代碼118)。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一些普遍但很少被研究的疾病組與短期暴露于PM2.5有關,包括敗血癥(CCS代碼2),體液和電解質紊亂(CCS代碼55),急性和不明原因腎衰竭(CCS代碼157),泌尿系統疾病道感染(CCS代碼159)以及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CCS代碼197)。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將促使臨床醫生更進一步了解短期暴露于PM2.5與人類健康問題之間的關系。“新發現的與PM2.5有關的疾病表明,暴露于PM2.5的影響并不受限于單個器官內。短期暴露于PM2.5對多種病理生理過程(例如炎癥,感染和水電解質平衡)具有更系統的作用。”另外,研究發現,滯后0-1PM2.5濃度每增加1μg/m3,以上疾病相關的每年住院將增加5692例,住院天數增加32,314天,死亡增加634例,相當于每年增加1億美金的住院醫療費用,因病情而損失65億美金的經濟價值。即便在PM2.5水平低于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質量標準(25μg/m3),研究仍然發現了其和相關疾病的關聯性,作者認為,“這支持了PM2.5沒有安全下限的觀點。”無獨有偶,近日刊發在《Epidemiology》上的一項覆蓋190萬加拿大成年人的研究,首次發現由燃料燃燒產生的超細顆粒與惡性腫瘤的產生有關。先前的研究已表明這些與燃燒相關的納米顆粒可以到達人類大腦。這項研究則發現每立方厘米增加1萬個納米顆粒的空氣污染,可能導致每10萬暴露于這種空氣污染的人中增加一例腦癌。“空氣污染的健康危害和經濟影響遠比以前理解的要嚴重,值得其在環境政策評估中被更多的關注。”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評論。
上一篇: 已到第一頁
下一篇: 9種常用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凈化技術對比
? Copyright 2020 安徽鼎龍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皖ICP備20005510號
技術支持:靈創科技